PX;">PX;"> 来源:环境与生活杂志
第九次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报告揭晓:“环保关注度”上升 环境意识总分下滑
2005年以来,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连续8年开展了“北京市公众环境意识调查”。近期,他们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合作进行了2012年的第九次调查。那么,9年来,北京市民的环保意识是提升还是下滑了呢?
北京市第九次公众环境意识调查结果于4月18日揭晓。此次调查围绕市民环保认知水平、关注程度、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4个方面,综合评价和分析了公众环境意识的现状及历年变化。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采访的方式,共对1808人进行了有效调查,抽取样本比例为1∶10000。
调查结果显示,北京市民环境意识总体表现平稳,有下滑趋势;市民在“环保关注度”、“环保态度”和“环保行为”三方面的得分有小幅上升,但“环保认知水平”下滑严重;青年群体环境意识得分持续偏低,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程度有待提升;“改变不环保的生活习惯”是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难点;社会风气、政府重视程度、舆论导向是影响市民环保态度的三个重要因素。
北京市民在环保态度、行为和关注度三方面小幅上升,但环保认知下滑严重
调查数据显示:以百分制计算,北京市民环境意识总体得分71.6分,相比第八次调查的72.2分略有降低。纵观2007以来市民环境意识相关数据,市民环境意识在2009年度达到一个高点后,已连续三年下滑。
本次调查结果显示:市民的环保态度指数、行为指数和关注指数有小幅上升,分别为72.1分、84.3分和84.0分,比2009年分别提高了1.4分、3.7分和2.0分。但在认知指数上,下降明显,仅为41.1分,减少了22.3分。
城镇居民环境意识高于农村居民,认知指数得分明显高于农村居民
城镇居民环境意识得分(72.3分),高出农村居民环境意识得分(69.2分)3.1分,说明城镇居民环境意识优于农村居民。
对比2007年以来的数据发现,城镇居民的环境意识得分均高于农村居民,在2009年两者差距达到最小,近3年差距又有所拉大。
青年群体环境意识得分持续偏低,与其他群体环境意识的差距不断拉大
此次调查显示,16~25岁的青年群体环境意识得分为70.5,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群体。青年群体作为社会的未来,其环境意识需进一步提升。
2007~2012年,青年群体的环境意识得分均低于其他年龄段群体,且自2009年以来,青年群体与其他群体环境意识的差距不断拉大。可见,青年群体环境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呈下滑趋势。
空气、环境卫生和水是市民三大关切,垃圾处理逐渐引起关注
本次调查显示,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空气质量(87.5%)、环境卫生(62.9%)和水环境质量(67.8%)三大方面,仍是市民最为关注的三大环境问题。
相比2011年,市民对空气质量、水环境质量和垃圾处理三大问题的关注度有较大提升。此外,垃圾处理问题受到近半数(45.9%)市民的关注,比例提升。
郊县居民生活环境优于城区居民,密云生活环境最佳
本次调查显示,北京市民对自己日常生活环境总体评价为76.1分,处于中等水平。
从各区县居民评分看,郊县居民的生活环境总体优于城区。其中,密云居民对生活环境评价最高(81.3分),丰台生活环境评价最低(73.1分),两者相差8.2分。
市民对PM2.5知晓率偏低,认为汽车对PM2.5的“贡献”最大
本次调查显示,仅24.2%的市民听说过PM2.5,显示市民对PM2.5的知晓率偏低。在听说过PM2.5的市民中,有近半数市民认为PM2.5与空气污染相关,表明市民对PM2.5有宏观的认识,但对PM2.5的内涵认知度略低。
本次调查显示,被调查者认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会产生PM2.5,对其来源的认知比较广泛。其中,九成被调查者(90.6%)认为PM2.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,汽车对PM2.5的“贡献”最大,其次是工地扬尘。
市民获取环保信息渠道:电视和报纸仍是主流渠道,广播呈逐年上升趋势
调查数据显示,2009年以来市民获取环保信息主要依赖电视、报纸、广播和网络,从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相对较少。2012年近九成(89.3%)的市民仍通过电视获取环保信息,但电视渠道呈现下滑趋势;报纸和互联网成为市民获取环保知识的第二大渠道,选择比例分别为43.0%、42.5%。值得注意的是:市民通过广播获取环保信息的比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,同时,通过与家人或朋友的交流获得环保信息也占一定比例。
“改变不环保的生活习惯”是市民参与环保的主要方式,但有较大提升空间
调查数据显示,“改变不环保的生活习惯”是市民参与环境保护的主要方式,但比例仅为43.5%;其次是“教育子女”。不难发现,近半数市民愿意向下一代进行环保教育。61.2%的市民认为“生活习惯”是影响市民节约能源的主要因素,其次是经济条件。由此可见,养成“环境友好型”的生活习惯是引导市民参与环保的关键,也是难点。
社会风气、政府重视程度、舆论导向影响市民环保态度
数据显示,影响市民环保态度的最主要因素是“社会风气”(60.0%),这一比例较2011年有所上升;其次是“政府重视程度”(51.1%)和媒体的舆论导向(33.1%)。可见,社会风气会直接影响到公众对环保的态度,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至关重要;其次是政府的重视程度,政府的重视和有效工作会引导市民对环保的态度。“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”也会影响到市民的环保态度,选择率为31.2%。
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/供稿